作者特别着重介绍了一系列分子方法来构建固体感觉界面(平面和纳米颗粒),以及它们在衍生自体内和体外的各种分析物(例如蛋白质,核酸,细胞,神经元递质)检测应用中的表征和性能选择性的光学或电化学策略。文章讨论了影响催化活性/选择性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活性位的几何结构和电子结构,目的是为氢化和其他转化中高效和选择性催化剂的开发提取基本原理。通过非侵入性和动态地揭示异质性肿瘤抗原的表达,immunoPET成像逐渐改变了几种类型恶性肿瘤的诊断范围。
在第二部分中,作者讨论了纳米结构催化剂的尺寸,形状和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的影响。在这篇综述中,中科院曲广波喻学锋讨论了以BP为纳米材料的界面及其可能影响其生物学效应的独特理化性质。
最后,作者讨论了碳纤维对先进EESD的挑战和未来机会。
文献链接:Well-DefinedMaterialsforHeterogeneousCatalysis:FromNanoparticlestoIsolatedSingle-AtomSitesChem.Rev.,2020,10.1021/acs.chemrev.9b0031123.中科院张涛王爱琴:负载金属催化剂上的选择性加氢:从纳米粒子到单原子选择性催化加氢在石化和精细化工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但是,当两个或多个官能团共存于底物中时,它仍然具有挑战性。虽然电催化还原是用于CO2循环的有效技术,但是其活性和CO2还原的选择性受到气态杂质(如O2等)的干扰严重,无法应用于含大量O2的CO2气体转化。
图五、氧化还原稳定性(a)含O2的CO2与甲烷连续化学链循环中CO2转化率和CO产率变化图。【图文导读】图一、设计用于还原O2/CO2混合物的氧化还原材料图二、Cu掺杂的LaFeO3的结构表征和性能(a-f)La0.95Cu0.05FeO3-δ样品的STEM图、HRTEM图、相应的快速傅立叶变换图和EDS图。
(j-k)不同Cu含量的LaFeO3钙钛矿在CO2分解步骤中CO2转化率和CO产率,以及甲烷部分氧化步骤中的甲烷转化率和合成气产率。化学链技术通过两步反应可将CO2与CH4分别转化为纯CO和合成气,利于下游的化工品或燃料生产。